行業新聞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

更新时间:2022-12-16 19:20:39   浏览次数:420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引領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發展,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不懈奮鬥,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新時代新征程,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奮進方向,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加快轉變,廣袤鄉村展現欣欣向榮新氣象,億萬農民滿懷信心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冬日時節,北方的冬小麥正在越冬,而南海之濱耕耘正當時,海南三亞迎來忙碌的南繁育種季。

 

在崖州區的中國農業大學作物育種海南基地,科研人員正播種玉米育種材料、觀察玉米植株長勢。10多年來,這裏誕生的一個個良種在全國大面積推廣。10公里外,一座種業科創新城正在崛起。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這一幕讓廣大科研工作者倍感振奮,讓億萬農民深深感到習近平總書記對於農業的高度重視。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國家安全發展大局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要求。糧食安全在總書記心中是個“永恆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不斷完善支持糧食生產的保障機制,調動主產區和農民種糧積極性,建立健全糧食安全責任制。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731億斤,比上年增加74億斤,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事非經過不知難。今年的糧食生產連過數關,先後經歷北方罕見秋汛造成全國三分之一冬小麥晚播、夏季長江流域極端高溫乾旱、農資漲價、局地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挑戰。糧食再奪豐收,充分證明黨中央決策部署有力有效。各地持續加強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抗災增產科技應用推廣,全社會形成重農抓糧氛圍,共同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樹立大食物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品質安全監管,推動優勝劣汰、品質興農。

 

餐桌的變化,從一個柑橘可以看出。冬日時節,柑橘給人們帶來美味和健康。以前我國柑橘只在9月至次年1月上市,如今四季均有鮮果上市,而且包括柑、橘、橙、柚、金柑、檸檬等多種類型。品種更新換代、完熟採收、留樹保鮮、覆膜晚采、采後保鮮技術及分選包裝等技術,都是品質提升的“密碼”。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產品供給結構不斷優化,大豆油料種植面積穩中有進,優質食味稻、強筋弱筋小麥等優質專用農產品日益豐富。菜果茶、豬肉、羊肉、禽蛋、水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農業資源保護和利用持續加強。各地堅持節約集約迴圈利用的資源觀,發展生態迴圈農業,對山水林田湖草實施更嚴格的保護,加快地下水漏斗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區等治理,全面實施長江十年禁漁,重點流域水生生物保護水準不斷提高。

 

——深化農村改革,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動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為現代農業發展築牢根基。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

 

截至2020年底,我國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涉及2億多農戶。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給農民吃上了“定心丸”。2021年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5.57億畝,有效促進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總數達到104.1萬個,有力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美好藍圖,在廣袤鄉村不斷鋪展。

 

鄉村承載著農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重要功能。農村環境直接影響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城鎮後花園。良好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

 

——村裏環境美起來,生產方式綠起來。道路乾淨整潔,街道兩旁每戶村民門口都擺放著垃圾桶,不時有保潔人員對垃圾進行集中清理……走進內蒙古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三合村,一派美麗鄉村圖景。

 

以前,這裏也曾經曆“髒亂差”。為解決生活垃圾處理難題,當地採取“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垃圾治理模式。不僅大大改善了村裏的衛生環境,老百姓也被動員起來,主動加入到垃圾清理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截至2021年底,我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亂排現象基本得到管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積極成效。各地各部門持續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2021年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別比2015年減少17%以上和13.8%。全國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6%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1%,廢舊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0%以上。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鄉村生產生活更便利。擰開水龍頭,澄淨的自來水潺潺流出,家住陝西省安康市包灣村的包成雲拿著從自家菜園收割的芹菜,開始洗菜做飯。位於深山的包灣村一直深受缺水之困,以前為了從井裏打水,居民得起早去排隊。2019年初,自來水廠的水終於通進了村子,村民們不僅有水喝,而且水質有保障。“現在再不用天天牽掛著吃水問題了。”包成雲感慨地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民身邊的一件件“小事”,正在彙聚成巨大的變化。我國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4%,基本實現村村通電、通硬化路、通客車、通光纖和4G網路。各地把挖掘原生態村居風貌和引入現代元素結合起來,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公共服務更加健全,百姓日子更幸福。

 

“現在看病不用出遠門,村裏住院能報銷,我們的健康更有保障,生活越來越好了!”貴州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新寨鎮高峰村村民黃朝進難掩心中激動。前不久,黃朝進在山上幹農活時,被野蜂蜇傷昏迷,危及生命。新寨鎮衛生院醫生餘淑紅接到電話,立即聯繫救護車前往施救。經過在衛生院一周的住院治療,黃朝進痊癒出院。

 

“以前要是遇到這種緊急情況,只能將患者往縣城醫院送。”餘淑紅說,現在通過推進中心村衛生室建設,農村醫療水準提高了,群眾看病就醫一般不用再跑遠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更加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一件一件抓落實,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8年艱苦卓絕,8年攻堅拔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動下,全國人民不懈奮鬥,我國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如今,我們正以更扎實的努力奮鬥,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向著共同富裕闊步前進。“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始終牽掛的是讓億萬農民過上更加富足的日子。今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省太和縣的種糧大戶徐淙祥回信說:“這些年,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

 

“種糧補貼、最低收購價、農資補貼,黨的惠農好政策一個接一個,鄉親們種糧的勁頭更足了。”徐淙祥說。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外出務工、加快三產融合發展……各地各部門多措並舉促農民增收。洛川蘋果、贛南臍橙、定西馬鈴薯、蒼溪獼猴桃等一批特色品牌不斷發展壯大,多種形式技能培訓推動農民工能力提升,農事體驗、觀光採摘、鄉土美食、民俗文化、特色鄉宿等新業態成為農民增收新動力。

 

近年來,相關部門先後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等檔,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成立“美德銀行”,為村民發放善行美德積分“存摺”,宣導“小事不辦、大事簡辦”,村裏推進移風易俗成效顯著。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當地從老黨員、老幹部、老模範中選拔人員組成“三老”宣講團,把黨的方針政策從會議室搬到百姓的家門口。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同心協力、勇毅前行,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鬥,必將扎實推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