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首頁 > 新聞資訊 > 案例分享

阿裏巴巴上市路:馬雲與香港的愛恨情仇

更新时间:2014-09-16 10:56:56   浏览次数:1056

9月15日中午12點半,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阿裏巴巴最後一場全球路演如期在香港舉行。董事局主席馬雲意外出現在會場,他再次表達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尊重。他說:“阿裏選擇了錯誤的時機,因此錯過了香港。”

下麵,一起去看看馬雲、阿裏巴巴與香港的故事吧。

2007年:阿裏巴巴B2B在香港上市

2007年11月6日,對於阿裏巴巴來說,是一個新的發展起點。其B2B業務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開盤價30港元。

據悉,早在2006年,馬雲就開始了阿裏巴巴B2B上市的規劃。2006年,阿裏巴巴將旗下業務分拆為五個獨立的子公司:阿裏巴巴公司、淘寶網、支付寶、阿裏軟體、中國雅虎。

2007年7月28日,馬雲才在阿裏巴巴舉行的集團年會上首次向員工確認阿裏巴巴B2B即將啟動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程式,此時,距離馬雲創立阿裏巴巴已有8年曆史。

實際上,阿裏巴巴的第一次上市就已經吸引了全球的注目,金融市場因為阿裏巴巴的上市也掀起了波瀾。資料顯示,當時,雅虎和軟銀兩家公司控制的阿裏巴巴股份超過了70%,雅虎通過阿裏巴巴上市可直接獲利36億美元。

這次上市甚至刷新了當時中國的多項融資記錄——此次上市共募集資金達14.9億美元,創下中國互聯網公司融資之最;同時是2007年全球最大規模的科技公司IPO,也是自2003年8月穀歌上市以來最大的互聯網企業IPO專案。

9月15日中午12點半,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阿裏巴巴最後一場全球路演如期在香港舉行。董事局主席馬雲意外出現在會場,他再次表達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尊重。他說:“阿裏選擇了錯誤的時機,因此錯過了香港。”

下麵,一起去看看馬雲、阿裏巴巴與香港的故事吧。

2007年:阿裏巴巴B2B在香港上市

2007年11月6日,對於阿裏巴巴來說,是一個新的發展起點。其B2B業務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開盤價30港元。

據悉,早在2006年,馬雲就開始了阿裏巴巴B2B上市的規劃。2006年,阿裏巴巴將旗下業務分拆為五個獨立的子公司:阿裏巴巴公司、淘寶網、支付寶、阿裏軟體、中國雅虎。

2007年7月28日,馬雲才在阿裏巴巴舉行的集團年會上首次向員工確認阿裏巴巴B2B即將啟動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程式,此時,距離馬雲創立阿裏巴巴已有8年曆史。

實際上,阿裏巴巴的第一次上市就已經吸引了全球的注目,金融市場因為阿裏巴巴的上市也掀起了波瀾。資料顯示,當時,雅虎和軟銀兩家公司控制的阿裏巴巴股份超過了70%,雅虎通過阿裏巴巴上市可直接獲利36億美元。

這次上市甚至刷新了當時中國的多項融資記錄——此次上市共募集資金達14.9億美元,創下中國互聯網公司融資之最;同時是2007年全球最大規模的科技公司IPO,也是自2003年8月穀歌上市以來最大的互聯網企業IPO專案。

2012年:阿裏巴巴私有化香港股民傻眼

令香港人傻眼的是,2012年2月,阿裏巴巴集團正式向其子公司B2B董事會提出私有化邀約,並於6月20日下午從香港聯交所撤銷上市地位。

這個事件也將馬雲和阿裏推上了負面輿論的頂峰,阿裏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回購其餘股東的所有股份並予以註銷。這次退市讓美國雅虎和日本軟銀的收益最大化得到保障,卻直接傷害了香港眾多小股民的利益。

對此,博客中國創始人方興東表示,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私有化阿裏巴巴B2B公司的根本目的是讓阿裏這盤失去控制權的大棋局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方興東指出,重新拿回阿裏巴巴的絕對控股權,這是馬雲當下絕對的重中之重的第一任務。在完成這個任務之前,其他都是第二層面的。只有重新拿回控制權,馬雲才能真正放開手腳幹大事。

馬雲則回應稱,只有著眼於未來才能有美好明天。局部的小調整已經沒有辦法對B2B進行根本性的完善。將阿裏巴巴私有化可讓阿裏集團免於承受擁有上市子公司所需面臨的壓力,能夠制定對客戶最有利的長遠規劃。

馬雲還強調,出於對B2B股東負責,促使阿裏巴巴下決心把B2B私有化,對業務進行全面的調整、改革和升級。就像當年上市是阿裏巴巴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一樣,今天的私有化也絕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2013年:阿裏巴巴再次赴港IPO 終折戟

2013年9月25日,有香港媒體稱,阿裏巴巴集團與香港聯交所就IPO問題展開的談判已經破裂。

據瞭解,香港是阿裏巴巴上市首選地點,但是阿裏巴巴與港交所一直處於博弈狀態。雖然馬雲以及蔡崇信先後發聲解釋合夥人制度,同時軟銀雅虎兩大股東也紛紛支持阿裏合夥人制度,但是港交所以及香港證監會並未對合夥人制度放行。

爾後,阿裏巴巴高調宣佈了“合夥人”制度,也表明自身強硬立場,即堅持阿裏巴巴上市地點必須容納合夥人制度,讓阿裏巴巴管理層在上市後可以推薦超過半數董事會成員。

然而,隨著港府的最終表態,阿裏巴巴歷經半年的努力最終付諸東流。2013年10月10日,阿裏巴巴集團CEO陸兆禧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今天的香港市場,對新興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還需要時間研究和消化,阿裏決定不選擇在香港上市。

最終,2014年9月,阿裏巴巴赴美上市。

2014年:阿裏巴巴IPO路演最後一站馬雲感慨錯失香港

9月15日中午12點半,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阿裏巴巴最後一場全球路演如期在香港舉行。董事局主席馬雲意外出現在會場,他再次表達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尊重。他說:“阿裏選擇了錯誤的時機,因此錯過了香港。”

馬雲表示,自己非常尊重香港的決定,支持香港不應該為了一家公司而改變原則,自己樂於見到香港變得更好。他沒有正面回應未來是否會回歸香港上市。“不是香港錯過了阿裏,而是阿裏錯過了香港。”他說。

被問及阿裏巴巴未來的發展策略時,馬雲強調阿裏未來是國際化的互聯網公司,在美國上市後會加快歐美市場的擴張。但作為植根於中國的企業,阿裏會繼續幫助香港的中小企業,並繼續在亞洲市場發展。

 

 

解讀阿裏巴巴為何放棄在港上市

新華網香港10月12日電(記者 張天國)一度傳言四起的阿裏巴巴赴港上市疑團日前撥雲見日,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陸兆禧表示,集團不選擇香港作為上市地點。

實則對阿裏巴巴和香港市場雙贏的赴港上市計畫為何最終流產?阿裏集團的宣佈意味著徹底告別香港資本市場,還是會另有轉機?記者試圖從各種線索中抽絲剝繭,探尋事件未來的發展方向。

馬雲和他的“中國合夥人”

在阿裏管理團隊首次就上市事宜作出的公開表態中,陸兆禧10日為這一問題蓋棺定論,“今天的香港市場,對新興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還需要時間研究和消化,我們決定不選擇在香港上市。”

陸兆禧口中的“新興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正是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的焦點,而這一焦點源自馬雲和他的“合夥人制度”。

根據被披露的馬雲發給員工的內部郵件顯示,從2010年開始,阿裏巴巴集團開始在管理團隊內部試運行“合夥人制度”。即每年選拔新合夥人加入,他們必須具備“在阿裏巴巴工作5年以上,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並且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貢獻,願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傳承竭盡全力”。經過3年試驗,阿裏巴巴目前擁有28名合夥人。

“阿裏巴巴合夥人制度建立的不是一個利益集團,更不是為了更好控制這家公司的權力機構。”馬雲說。

馬雲認為合夥人作為公司的運營者、業務的建設者、文化的傳承者,同時又是股東,最有可能堅持公司使命和長期利益,為客戶、員工和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不過,這並沒能消除外界對於這種制度下決策透明度的擔憂。擔憂的焦點則集中在阿裏巴巴上市後“合夥人”對董事會的控制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包括馬雲在內的“合夥人”目前僅持有約10%的股份,美國雅虎、日本軟銀則擁有約24%和36%的股份。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在這樣的股權結構下,馬雲等人設計出“合夥人制度”是為維繫其對公司的控制權。

雖然阿裏巴巴和香港方面均沒有透露雙方商議方案的細節,但阿裏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在上月26日的文章《阿裏巴巴為什麼推出合夥人制度》中披露,“我們的方案充分保護了股東的重要權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選舉獨立董事的權利、重大交易和關聯方交易的投票權等。”

根據香港媒體報導的上市方案,阿裏合夥人擁有在董事會內提名多數董事的權利。

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合夥人制度相當特殊,在香港市場上沒有先例,“對於香港監管機構,這真是一個在企業管治創新與市場準則之間的兩難選擇”。

以公平為底線的香港“同股同權”原則

阿裏方面10日稱,集團曾經和香港市場監管機構進行過幾次接觸和非正式溝通,阿裏巴巴沒有遞交過正式申請,沒有要求過雙重股權結構,沒有挑戰香港市場所奉行的“同股同權”標準。

對此,記者試圖採訪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和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雙方均以不便對個別公司的上市事宜發表評論為由拒絕接受採訪。港交所新聞發言人在回復記者的郵件中還表示,“我們十分願意聆聽和學習市場各方的意見,但是否要修改相關上市規定,需由上市委員會和香港證監會共同決定。”

就在不久前,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立法會上公開表示,無意改變港交所上市審核的職能,也無計畫就新股上市採取不同股權制度展開公眾諮詢。

陳家強還說,香港上市規則規定不能設有雙重股權,為了保障投資者權益,必須堅持“同股同權”的原則,“股本權益與股本的經濟價值應該一致”。他還援引海外例子,指出容許上市公司以雙重股權上市並非主流。

溫天納指出,不可否認阿裏巴巴是企業管治水平非常優秀的公司,但阿裏巴巴的成功也與馬雲的個人魅力分不開,“誰也不能保證未來的合夥人都如馬雲一樣高瞻遠矚”。而且如果為阿裏開了特例,其他公司的類似要求將挑戰香港長久以來的公平原則。

阿裏上市路在何方

阿裏巴巴在10日同時表示,目前還未就最終上市地點做出選擇。業界普遍預計,如果確定不在香港上市,那麼美國似乎是阿裏最佳選擇,但也將面臨重重問題。

“美國市場的最大吸引力在於對控制權的保證,其允許雙重股權制度,支持馬雲及其管理層佔據主導地位。像納斯達克還具備長期成熟穩定的科技型投資者。”溫天納說。

但他也表示,美國市場監管較香港更為嚴格,同時美國集體訴訟文化悠久,如果選擇美國上市,阿裏巴巴的一些財務問題及資訊披露等日後也都面臨風險。“再加上之前的轉移支付寶事件和2012年阿裏旗下子公司私有化事件,均使美國的專業投資者對阿裏巴巴的信心蒙上陰影”。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美國允許雙重股權制度,但阿裏巴巴的“合夥人制度”在美國同樣沒有先例,二者並不完全相同。雙方還需要一定時間協商,協商的結果也存在變數。

正如蔡崇信在自己的文章中所言,“作為一家主要業務都在中國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們上市的優先選擇。”

如果阿裏巴巴真正放棄香港上市,它將失去熟悉的市場環境、內地和香港眾多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以及較高的估值。改變上市地點需要重新設計上市準備,牽涉的稅務、審計和時間成本也均高昂。

對於香港而言,失掉阿裏巴巴不僅意味著將可能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網路公司拱手相讓,還對香港努力打造的中國科技集資中心地位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