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吹響2019“牛市號角”:又是一轮割韭菜?
2019開年之後,在多重利好的推動下,A股市場迎來久違的反彈行情,其中券商板塊表現極為活躍,頻頻上演漲停潮。 2019年2月25日,大金融板持續受追捧,42只券商股集體封漲停。“券商”領漲A股市場,資金流入、成交量在所有板塊中遙遙領先。
這波“牛市”行情來勢兇猛,作為吹響“牛市號角”的板塊,券商之所以能引領所有板塊並成為漲勢最強勁的行業,反彈背後主要受益政策托底使業務風險緩解、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制度變革使業務創新並帶來增量資金。政策催化疊加業績催化,行情走向是否具備可持續性,究竟是反彈還是轉折,券商分析師大體表現出樂觀的預期。
政策托底 釋放行業利好:2019年以來,券商領域利好政策不斷,從科創板到註冊制、減稅降費等一系列舉措,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券商股的政策層面還有望持續得到支持,多項具體的舉措後續將持續落地。
2019年2月21日,一份題為《關於就資本市場減稅降費措施徵集意見的通知》的檔在市場流傳,引發市場熱議。此通知旨在對券商行業減稅降費,券商成本端有望改善,增厚利潤空間,為券商股帶來了利好。此前,2月1日,證監會曾發佈公告,就《證券公司交易資訊系統外部接入管理暫行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允許券商在安全、合規的前提下為機構投資者合理化需求提供外部接入服務。券商交易系統外部接入備受關注的原因,主要是外接系統的重新歸來,涉及到增量資金和量化交易。券商介面放開後,只要量化私募管理人擁有自己的系統,便可直連券商櫃檯,不需要在託管環境下的文本交互來交易,極大減小了交易延遲與成本。
對於券商來講,外部接入會作為其基礎服務的補充提供給投資者,更多的是‘防守’工具,未來更多的是需要通過配套服務,即整合面向專業投資者的服務資源,借助外部接入開放機會,實現機構服務、財富管理業務的轉型。另一方面,一旦券商股票交易介面放開,將給券商引來更多活躍客戶。尤其是一些以中短線為主的量化基金交易頻率高,交易量大,為券商創造的傭金收入可觀。而最大的利好還包括2019年1月30日出臺的“科創板細則”,要求券商實行“保、薦”並舉,且保薦機構可通過旗下子公司以自有資金對新股以發行價格認購,使得券商在業務上實現創新,進而帶來實質性的經濟效益。
質押風險緩解 基本面或將改善:實際上,除了新一系列的政策為券商帶來新的機遇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此前一直籠罩在券商的“股權質押陰影”正逐漸退卻,券商板塊利空的消化基本完成,悲觀情緒得到緩解和釋放,券商股估值得以修復。2018年以來A股市場幾乎“無股不押”,從板塊分佈上看,更多民企分佈的中小板、創業板質押比例相比主板也更高;行業上TMT、醫藥等是質押占比較高的方向。近幾個月來,股權質押風險發生後,監管層紛紛表態,地方政府、險資、券商跟進出資設立援助計畫。地方政府出資千億、保險資管780億、券商資管計畫千億量級。在這些政策支持下市場反彈,尤其是股權質押較多的成長反彈更多的多重利好,股權質押困局逐步緩解,流動性風險的蔓延得到有效遏制,企業的基本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而在股權質押爆雷的背景下,首當其衝的當屬券商板塊。2018年以來,多家券商的年報披露業績大幅下滑,其中因股權質押爆雷而導致資產減值準備使得全年業績下行的不在少數。而今,隨著股權質押紓困,流動性風險得到緩解,此前券商大額計提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大概率上會有所回撥,券商的業績也會有進一步提振,券商基本面的改善使投資者對證券行業的市場預期更加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