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首頁 > 新聞資訊 > 案例分享

一夜爆紅的APP:戰略儲備並購才是最好出路 無法太功利

更新时间:2014-02-09 15:20:56   浏览次数:1042

魔漫相機、瘋狂猜圖、Flappy Bird、臉萌、圍住神經貓……依靠微信的病毒式社會化傳播,這些一夜爆紅的APP(應用程式)在過去一年裏驟然多了起來。想必許多人即使沒有使用過這些APP,但或多或少聽過它們的名氣,而它們也由於一夜爆紅,迅速成為風投人士眼中的明星專案。

  

然而,這些一夜成名的APP似乎都沒有擺脫“火一把就死”的魔咒,其投資價值也引起了廣泛爭議,一方面,這類APP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人氣,潛力無限,另一方面,其產品的可持續性和商業化前景依然堪憂。

  

進入2015年,可以預見還有更多這類爆款APP出現,甚至可能形成一種常態,那麼,這類專案對風投是否有吸引力?他們怎樣看待這類專案?

  

觀點一,無法太功利。對於很多風投機構來說,移動互聯網浪潮來得有些突然,其發展速度也過於迅猛,以至於多數投資機構還在摸索TMT(科技、媒體和通訊)行業的投資方法。但有一點他們已經形成共識,那就是無法太功利。從2014年的各項投資統計數據來看,移動互聯網已成為最熱門的投資行業,但其實移動互聯網還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多數專案都處於天使或者早期階段,許多風投都表示,投資移動互聯網行業無法太功利。第一,專案太早期就意味著更多的不確定性,也意味著專案經不起折騰,最後能不能成功,牽扯的因素太多,包括市場的、管理的、團隊的,甚至有很多運氣成分,所以不能把過去投中後期的一套標準套在投資移動互聯網專案上。有很多風投就表示,商業化是投資這類專案第二個階段才考慮的事情,第一個階段不會做要求,因為這類移動互聯網專案在沒有一定數據積累的基礎上是不可能實現商業化的。此外,很多商業化的元素很難一開始就完全規劃出來,包括產品分類和推出去後受眾的歡迎程度,一開始會有計畫,但市場的回饋不一定跟著計畫走。第二,移動互聯網專案包含更多創新、時尚、潮流的元素,按照60後、70後的思維很難理解,所以投資移動互聯網需要一種新的、發散性的思維去看待,不能太局限。所以,風投們認為投資這類移動互聯網專案,一開始無法太功利。

  

觀點二,戰略儲備。誠如上述分析,移動互聯網的投資無法太功利,短期也看不到商業化前景,但不能不投。浙商創投合夥人江波這樣表述他們投資移動互聯網的思路:“對風投來說,一定要做這種佈局,不然未來在市場上可能會被其他機構拉得很遠,因為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見移動互聯網行業是未來最有可能跑出黑馬的行業,相對的,傳統專案我們幾乎已經不看了。”

  

從去年各大風投機構的投資規劃來看,不難發現幾乎所有老牌風險投資機構已把TMT列為當下必須爭奪的戰略高地。對於很多風投機構來說,投資移動互聯網行業是一種長遠的戰略佈局。

  

觀點三,估值個性化。由於移動互聯網專案多數具有早期性、創新性的特點,所以很難用一種量化的指標去計算它的價值,因為當時評價這些專案所謂的好或者不好,更多有可能都是階段性的。而且不同機構有不同的投資風格,有的機構看創始人,有的機構看專案的創新性,這些都構成影響估值的重要因素。有的風投機構更喜歡團隊裏都是85後、90後的年輕人,他們認為這樣的團隊更有活力和創新能力;有的機構更看重團隊成員過去的從業經歷,他們認為如果團隊成員富有經驗,這個團隊更具備持續的創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爆款APP產品的可持續性問題已經引起了投資人的普遍關注。由於這類專案大多難有持續發展,所以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團隊後續的創造力成為評估一個新興移動互聯網公司關鍵的指標,因為某個團隊可能推出了一個爆款,但產品都有衰退週期,如果他們沒有後續一些新的想法,最後難以避免“火一把就死”的結局。

  

觀點四,並購退出多。目前風投機構大舉向移動互聯網行業進軍,各種類型的專案都投,但從現實的角度出發,這類單個專案體量一般比較小,不排除個別優質專案脫穎而出實現IPO,大多數專案實現退出還是通過並購管道,比如賣給BAT(百度、阿裏巴巴和騰訊)就是不錯的選擇。

  

綜上所述,對於風投們來說,當前投資移動互聯網專案更多是一種戰略佈局,並非爆款的APP就一定會獲得資本的青睞,其團隊持續的創造能力才是關鍵。而投資人士也看得很清楚,並購才是這類專案最主要的出路,當然,前提是把專案做好,這才是所有投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