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逆勢回升

更新时间:2020-12-17 10:08:45   浏览次数:1347

 

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貿易格局帶來巨大破壞性衝擊的背景下,中國2020年前三季度外貿資料表現亮眼,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3.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0.7%;其中,出口12.71萬億元,增長1.8%;進口10.41萬億元,下降0.6%。這是中國今年以來首次實現累計進出口同比正增長,意味著中國外貿很大程度上經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驗,展現出較強的經濟韌性

 

從季度資料上看,中國外貿進出口逐季回穩,第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實現8.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扭轉了一二季度進出口負增長的局面,這是促使中國外貿累計增速實現轉負為正的原因所在;其中包括出口5萬億元,增長10.2%,進口3.88萬億元,增長4.3%,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和進口總值都創下了季度歷史新高,這在疫情大背景下更是難能可貴。具體到月度資料,中國7月份單月出口創歷史新高,9月份單月進出口、進口值均創歷史新高;中國出口自4月份起實現了連續6個月正增長,中國進口也在不斷收窄降幅並在9月份逆轉出現較大規模的正增長。從資料表現來看(見表1、圖1),中國前三季度進出口外貿呈整體上漲態勢,表明中國穩外貿政策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加大了全球貿易市場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中國外貿仍舊實現了逆勢回升,主要是以下幾個主要支撐因素發揮影響。首先,多元化交易夥伴關係為中國外貿提供較強的國際市場支撐。前三季度,中國對主要交易夥伴的進出口都保持了增長。東盟依舊穩居中國第一大交易夥伴之位,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值達3.38萬億元,占中國外貿總值14.6%,同比增長7.7%。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緊隨東盟之後,與中國進出口值分別為3.23萬億元、2.82萬億元、1.61萬億元、1.45萬億元,分別增長2.9%、2%、1.4%、1.1%。可以看出,目前為中國外貿發展提供主要支撐力量的仍然主要是東亞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歐美國家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這極大地衝擊了其正常的對華貿易,使得歐美國家在中國外貿中的比重有所萎縮。此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達到6.75萬億元,也出現了1.5%的增長,說明“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也蘊藏著中國外貿增長的相當潛力。

 

其次,傳統貿易專案穩固了中國外貿基本面,而貿易新業態的培育與發展則為中國外貿注入更強勁的動力。前三季度,中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達13.92萬億元,增長2.1%,占我國外貿總值的60.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8%,而一般貿易進出口恰是產業鏈更長、更能反映製造業發展水準的一項指標;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5.39萬億元,下降6.4%,由此,中國貿易方式結構出現更進一步的優化。第一,中國出口韌性優勢明顯,機電產品出口依舊是中國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前三季度中國機電產品出口7.46萬億元,增長3.2%,占出口總值的58.7%;其中,疫情促使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家電等“宅經濟”商品出口增長迅速,增長17.8%,拉動中國出口整體增長1.1%。同時,紡織服裝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2.59萬億元,增長5.4%,占中國出口總值20.4%;其中,也是受疫情影響,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增長迅猛,增長了37.5%。第二,中國進口需求穩中向好,由於中國在全球率先復工複產,經濟得到較快恢復並帶動了進口回暖,其中大宗商品和重點農產品進口量增加,大宗商品如原油、鋁礦砂、鐵礦砂等的進口量都有超過十個百分點的增長;農產品中則是大豆、肉類增長迅猛,大豆進口增加達15.5%,肉類中豬肉增長甚至達到132.2%。可以說,疫情給中國外貿帶來的破壞性衝擊正在得到有效控制,中國國內逐漸恢復的正常經濟秩序既助力出口較快企穩,也為擴大進口創造了明顯的需求。

 

最後,中國採取了反應及時的行政措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中國海關提出了56條相關措施,包括全面推進“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綠色通道”及免到場查驗等便利化措施,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高通關效率;減免進口滯報金、滯納金、免征加工貿易貨物內銷緩稅利息等,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等等。此外,海南自由貿易港、洋山綜合保稅區等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建設也進一步密切了中國與國際市場的聯繫,前三季度全國綜合保稅區進出口2.34萬億元,增長15.1%,比外貿整體增速還要高14.4%。二是鼓勵發展貿易新業態。例如,跨境電商是諸多外貿企業應對疫情衝擊時採取的重要手段,具有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等優勢,疫情期間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不降反升,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中國前三季度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同比增長52.8%。中國海關採取相關措施優化監管制度並支持跨境電商這一新業態的健康發展,如創新開展跨境電商對企業(B2B)出口試點,增設9710、9810貿易方式,並配套通關便利措施;此外海關也幫助拓展暢通跨境電商物流通道,增加中國電商在送貨退貨速度方面的優勢。這些舉措大力便利了跨境電商出口企業“賣全球”,從而使得跨境電商成為帶動中國出口增長的新生力量。

 

總體來看,在全球各國經濟發展普遍受疫情拖累的大環境下,中國前三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領跑世界經濟增長;並且,中國通過外貿聯繫,也帶動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恢復,如日本三季度GDP單季環比增長5%,換算年率增長21.4%,創下1968年四季度以來新高,這其中主要是受到了對華貿易的拉動效應影響,日本對華出口額已連續3個月正增長,成為日本外需最主要來源。中國目前疫情防控得當,這將使得中國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具有更明顯的國內經濟基礎優勢,並且這一全球領先優勢還可能進一步擴大,這意味著中國很可能在短期內成為主導全球經濟增長的力量,與中國維持良好的外貿聯繫也可能會成為更多國家考慮並採取的經濟外交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