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央企煤電大整合拉開大幕,煤電資源整合進入實操階段

更新时间:2020-06-08 19:39:06   浏览次数:1583

  一場由國資委主導的央企煤電大整合拉開大幕,央企煤電資源區域整合進入實操階段,一家電力央企牽頭負責一省的煤電資

  根據國資委520日下發的《關於印發中央企業煤電資源區域整合第一批試點首批劃轉企業名單的通知》(下稱《通知》),五大發電集團將就甘肅、陝西、新疆、青海、寧夏五個試點區域48煤電企業(或專案)開展劃轉工作。

  煤電資源大整合計畫公佈後,支持者認為,這是煤電行業處僵治困的直接有效手段。質疑者則表示,這種干預市場的“計畫”行為,與電力體制改革的目標相左。

  北京能研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焦敬平對記者指出,站在國有資的角度看,“一省一企”的管理模式,利於減少國企之間的無效競爭,同時有利於降低採購和運輸成本,增加上下游競爭力和抗市場風險能力。

  按照上述《通知》,華能集團負責接納甘肅的專案,大唐集團負責山西,華電集團對應新疆,國家電投集團對應青海,國家能源集團對應寧夏。

  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唐集團員工對記者表示,近年來煤電行業盈利不理想,其整體上較支持西北五省的煤電整合政策。

  在上述大唐員工看來,這並不是簡單粗暴的資分配,劃轉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華能集團在甘肅擁有煤礦,且在科研技術、管理等方面具備優勢,接手老舊機組會後可能會進行技改,拓寬盈利面。”他道,國家電投集團本已在青海佈局了相當量的光伏和水電,整合兩個火電廠可以在調度調峰方面更加自如。

  此外,國家能源集團具備煤電聯營的優勢,其在寧夏區域擁有厚實的煤炭基礎,利於降本。

  焦敬平進一分析稱,寧夏煤電受新能源擠壓並不明顯,主要是當地煤制油發展造成區域煤炭供給緊張,導致採購成本增加,合併至國家能源集團後,將增加電廠的煤炭議價能力,降低採購成本。

  焦敬平還表示,新疆地區,除北疆的特高壓配套煤電項目因利用小時數有保證擁有較好經濟效益外,其他項目都經營不佳,合併有望改善這一局面。

  但國資委直接劃撥煤電資的做法,將直接加強某一企業在單一省份的話語權與議價權。

  這是否違背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初衷,破壞已取得的電改成果?

  2015年,中國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實現路徑以“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為核心,即加強監管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輸配電網環節,在發電側和售電側實行市場開放准入,引入競爭,放開用選擇權,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

  “電力過剩、需求下行,國企抱團會提高議價權形成壟斷。這動搖了電改的基石。”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智庫中心主任夏清對記者表示。

  他認為,目前全國煤電行業觸及市場壟斷警戒線的已高達16個省,整合將加劇這一態勢。

  也有多位元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整體看,煤電資源整合這種逆市場化行為本身的影響,比其對電改生的實際影響更大。

  上述人士認為,西北地方煤電裝機盤子並不大,整合後對市場格局的影響非常微弱。

  按照國資委的總體規劃,本次西北五省為首批試點,未來可能在東北、西南等區域繼續實行,進行整合的企業範圍也可能從五大發電集團擴至其他及煤電業務的央企。

  夏清表示,煤電虧損意味著對未來市場空間的預測不足,不能盲目擴大投資,而應提高效率。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應為完善電力市場機制,建立電力容量市場。

  焦敬平也指出,若站在市場化的角度看,部分煤電專案經營困難,可以實行破,或者讓火電調峰調頻參與輔助服務,給予容量電價補償。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對記者表示,虧損煤電資集中在西北等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地區在建設端沒有考慮到市場需求。

  她認為,從改革角度,整合後各省形成明顯的煤電壟斷,這是一大問題,需要通過電改來逐調整,並優化電源的佈局。

  “若不調整,在物理過剩的情況下,即使是一省一企整合了資,也不能解決虧損的問題。”彭澎,通過市場引導來優化電源佈局,這是個痛苦的出清過程,整合只會延緩這個過程,但無法阻止。

  2016年以來,受煤價快速上漲、煤電能過剩、新能源擠壓空間、市場競價加劇等因素疊加影響,煤電企業生經營陷入嚴重困難,並迎來破潮。

  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例,截至2018年底,五大集團所屬燃煤電廠共474,裝機容量5.2億千瓦,資總額1.5萬億元,負債總額1.1萬億元,平均資負債率73.1%

  其中,虧損企業共257,占比達54.2%,累計虧損額379.6億元,平均資負債率88.6%

  分區域看,發電央企的煤電資主要分佈在全國30個省份。2018年,15個省份的央企煤電業務整體虧損,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南、西北等地區;15個省份的煤電業務整體盈利,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華南等地區。

  在此背景下,國資委於去年底下發《中央企業煤電資源區域整合試點方案》(下稱《方案》),將甘肅、陝西、新疆、青海、寧夏五個煤電能過剩、煤電企業連續虧損的區域,納入首批中央企業煤電資源區域整合試點。

  這些西北地方可再生資源豐富,近幾年得以迅速發展,省發電裝機容量大幅提高,但受限於本地消納能力,需要依靠電網線路外送。隨著可再生能源規模的提高及成本下降,與當地煤電項目的矛盾日漸突出。

  《方案》稱,煤電資源區域整合,是為了通過區域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淘汰落後能、減少同質化競爭、緩解經營困難,促進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輪資源整合試點自2019年開始動,試點時間三年左右。目標是到2021年末,力爭試點區域煤電能壓降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平均設備利用小時明顯上升,整體減虧超過50%,資負債率明顯下降。

  根據國資委下發的上述《通知》,首次劃轉標的裝機量共3262.9萬千瓦。從劃入的數量及裝機看,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能集團)將接納最多。

  5月底,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總經理鄧建玲會見甘肅省省長唐仁健,雙方就加快推動隴東能源基地開發建設、穩做好甘肅煤電資源整合工作等交換了意見。

  這表明,華能集團已開始回應國資委下發的首批央企煤電資源劃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