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央行“双降”用心良苦 后续政策还有什么可期待

更新时间:2015-06-29 15:05:03   浏览次数:1095

央行又給驚喜了。6月27日,央行宣佈6月28日起對達到標準的金融機構實行定向降准,並同時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兩項重磅政策同時釋放實屬罕見。至此,2014年以來,央行先後三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四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

  消息一出,市場人士興奮不已。多名市場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次“雙降”有助於穩定預期,呵護經濟和金融市場。

  “定向降准和降息的主要功能仍然是通過增加金融體系流動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以實現經濟穩定運行。”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表示。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亦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次降准降息的主要目的是繼續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進一步鞏固前期穩增長措施的效果,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實體經濟的發展。”

  央行此次定向降准針對三類金融機構:其一,對“三農”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准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其二,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定向降准標準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其三,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進一步鼓勵其發揮好提高企業資金運用效率的作用。

  中金公司最新報告顯示,根據2014年6月央行定向降準時公佈的資料,城商行的67%、非縣域農商行的80%和非縣域農合行的90%符合定向降准標準,此次定向降准還涉及國有行、股份制和外資行,但這些銀行“三農”和小微貸款達標情況不明確,簡單假設上述銀行平均有70%~80%的存款符合定向降准標準,據此估計針對“三農”和小微定向降准0.5個百分點共釋放資金3100億~3550億元。財務公司一般存款約2.2萬億,定向降准3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670億元。按照上述假設估計,此次定向降准共釋放資金約3800億~4200億元。

  中金報告認為,由於6月份到期的6700億MLF(中期借貸便利)中,央行只對股份制和部分城商行展期了MLF,而大型國有銀行可能沒有展期,因此到期的MLF可能抽走了超過5000億的資金。而這次定向降准正好彌補了這部分到期的MLF。因此從總量上來看,資金面會維持前期的較為充裕狀況。而且由於降准所釋放的資金更為分散,沒有MLF那麼集中在大型國有銀行,因此更有利於資金面的流動性增加。

  近期,有媒體報導稱,6月26日,MLF到期1300億元,同日央行續作了1300億元,並有所加量。此次MLF期限6個月,較此前3個月期間延長一倍;中標利率為3.35%,較一季度下調了0.15個百分點。

  “根據我們測算,去年三季度MLF新增5000億元,去年四季度新增3750億元,今年一季度新增3700億元,今年4月新增650億元,如果按3個月推算,6月到期是3700億元。”民生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李奇霖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MLF期限太短,無法對接穩增長和債務置換的要求。但是3個月的MLF到期後,換成無窮期限的降准就不同了。”

  但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並不以為然。他向本報表示:“‘雙降’針對的是長期流動性,MLF主要還是針對短期。”

  交行分析師鄂永健也對本報稱,彌補MLF缺口並不是主要原因,目前市場總體流動性不缺,但有結構性問題,所以加強定向調控,選擇定向降准。

  陸磊在解讀政策調整目標時表示,2015年5月,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91個百分點,但考慮到通貨膨脹率持續下行因素,仍然有必要實施利率下調。此外,為進一步實現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目標,針對短期經濟波動實施相應的政策調整是必要的。2015年5月,廣義貨幣增長10.8%,貸款增長14%,接近或超過了上年同期水準,這意味著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增長的前期成果是顯著的,但仍然需要貨幣政策有效引導金融機構為實體經濟穩步增長和結構調整作進一步努力。至於此次政策調整並未普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主要考慮是6月末預計銀行體系超額準備金保持在3萬億元左右,貨幣市場利率達到歷史低位。因此,更多地通過下調利率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結構,是政策調整的重要出發點。

  馬駿則表示,最近,通脹率仍然低位運行,尤其是4、5月份的PPI同比降幅繼續擴大,實際利率仍然低於歷史平均水準。前期的幾次降息降准,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名義融資成本,但是為了維持實際利率的基本穩定和中性的貨幣條件,有必要繼續降低名義利率。另外,在現階段我國許多商業銀行仍在較大程度上以央行宣佈的基準貸款利率為定價基礎,因此降低基準利率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仍然能起到較明顯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降息降准符合市場預期,儘管5月經濟資料有所回暖,但實體經濟尚未完全恢復,存在進一步降息降准的必要性,以實現穩增長的目標。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點,主要目的是穩定金融市場。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四次降息後,金融機構存款基準利率下調100基點(BP),貸款基準利率下調140BP.

  平安證券銀行分析師黃耀鋒表示,由於受大行分紅、國企繳稅、新股發行影響,市場短端利率在近期所有回升,定向降准有利於緩解短期資金面的緊張,維持充裕的流動性環境並引導資金更有效地向“三農”、小微領域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息的同時並沒有打開存款利率上限。對此,劉東亮稱,這說明央行有意壓低存款利率,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從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有市場人士認為,此次降息後,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經下降到4.85%的歷史最低水準,未來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已經很小。

  鄂永健稱:“下半年經濟會略好於上半年。短期內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很小。降準則主要看資本流動情況,仍有可能小幅降准。未來PSL、定向降准、定向再貸款等工具會更加頻繁地被使用。”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下半年貨幣政策雖有空間,但空間有限。目前,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短期內不排除央行通過正回購對沖流動性。

  溫彬稱,從中長期看,外匯占款是否延續最近兩個月的增長態勢還有不確定性,如果美聯儲在今年第四季度如期加息,會引起資本項目外流,導致外匯占款減少,為再次降准提供空間。法定貸款利率已是歷史低位元,存款利率是歷史次低位,進一步降息空間不大。需要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特別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儘快建立起銀行大額存單(CD)以及貸款基礎利率(LPR)與Shibor利率的聯動機制。

  馬駿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我們之前的定量分析表明,穩增長的宏觀調控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效果在政策出臺6~9個月之後有望達到峰值,因此去年年底以來政府所採取的各項穩增長措施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體現積極的作用。另外,各項結構調整和支援創業、創新的舉措也有望逐步提升經濟的增長潛力。